2022年9月,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黄磊新媒体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入选“四川轻化工大学第一批劳模(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单”。这是工作室成立10年来,“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推动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作室成长过程,我们对美术学院院长、“黄磊新媒体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黄磊教授进行了采访。
Q1: 我们了解,“黄磊新媒体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始建于2013年,请您谈谈10年来工作室成长历程。
A: 黄磊:工作室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师生在艺术实践和专业采风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创立团队(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新媒体技能人才团队的出现,源于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专业采风实践活动。我们的摄影课程和采风活动从2005年就开始可,在实践活动中,大家会自备照相机,一般是数码相机,后来有好一点的是单反相机,收集创作素材。最初我会挑选一两个视觉美感好、摄影技术突出的同学,师生一起合作,将摄影素材制作成微视频作品,呈现出来的效果挺好的。经过几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上了新媒体技术,从最初自发的两三个同学,到了2013年,已经有十几个同学了,初步具备了成立团队的条件,团队应运而生。虽然有了团队,但当时的情况,学校和学院都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从2013年到2015年,团队投入的设备金额有20余万,都是成员自筹。由于缺少设备、没有资金支持,形成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以摄影作品、微视频为主。但从团队成立的那天起,大家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努力,把美术学院新媒体专业方向发展起来。
第二个阶段:团队进入规模化发展。团队的转折出现在2015年6月。当年,我们在2015届毕业生美术作品展中单设了一个影视新媒体作品放映厅,展播同学们制作的微视频。学校领导参观展览过程中,观看了微视频,觉得质量挺不错。当了解到团队缺少设备和资金的实际情况后,学校开会专门研究,决定予以大力扶持。从提出设备申请、按照程序申报设备到设备采购到位,用了一年多时间,2016年9月,100万的专业设备已经到位。有了设备,团队适时提出拍摄大学生创新实践纪录片——《寻梦318》的方案,获得学校支持,为专项拍摄活动提供了20多万的经费支持。2016年10月,团队一行23人,历时18天,完成了《寻梦318》创新实践纪录片拍摄工作。回校后,作品在美术学院举办的新媒体艺术节上展播,中国教育报作了专题报道。2017年1月,团队主要成员受邀到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节目,节目播出后,团队及其成果得到相关高校、同行好评,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扩大了社会影响。自此以后,团队先后拍摄了形象宣传片、纪录片、专题片等200多部,团队成员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60余人。此外,现在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选新媒体方向的学生都维持在50多人的规模,成为学院一个新的优势学科发展领域。
Q2: 工作室成立以来,
拍摄了大量的宣传片、纪录片、专题片,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请您谈谈团队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A: 黄磊:新媒体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秉持高校艺术教育初心使命,积极践行研学结合、产教融合、服务社会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工作室是一个产学结合、实践模式创新探研的平台。工作室整合了学院优质教学和实验实训资源,组织进行专题片拍摄、微电影创作、新闻采风等活动,与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开展多层次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红色教育宣传、文旅资源挖掘、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自贡相关部门和区县广泛开展校地合作,实现了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工作室团队也逐步成长为自贡领先、川南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职工技能人才培养团队。
专业建设方面:2015年,视觉传达设计从原来的美术学专业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一级学科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从最初的50人,成长为每年近300人。新媒体方向的班级和学生,成为成果最丰富,获奖比例最高的专业班级之一,在就业、创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主持《影视新媒体创新实践团队》,获2020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艺术设计学科产教融合教学团队》,成为四川轻化工大学首批校级教学团队。工作室积极引导艺术与思政融合,校级思政项目《红色美育融入艺术设计领域专业教学实践》成功立项,进一步将红色美育融入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教学实践。
人才培养方面:工作室紧密结合专业课程,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培养了一批具备新媒体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工作室的实践活动涵盖了专题片拍摄、微电影创作、新闻采风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创意思维和媒体制作能力。工作室带领学生团队独立完成了纪录片《寻梦318》,获得教育电视台和高校的好评;协助完成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片《传承的力量——元宵篇》摄制,引发广泛关注。工作室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案例和实训平台,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产学研融合发展方面:工作室充分整合了学院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实训条件,与多家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展开合作,独立完成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片《唱支山歌给党听》;为自贡市摄制江姐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宣传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姐》;为自贡市形象打造系列专题影片《贡影一江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贡彩灯》中国节日影像课题,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成《阆苑仙葩》阆中春节主题灯会专题影片摄制、加拿大蒙特利尔彩灯嘉年华项目《中国之光》摄制工作,该影片获得2021年韩国釜山国际艺术节全场最高奖——市长特别金奖,将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国艺术成就从国内传播到了国外。
此外,工作室广泛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完成《跨越千里的扶贫之路》、《我在龙华等你》等专题影片,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完成四川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大赛开、闭幕式视频;中国自贡恐龙艺术周颁奖典礼视频;第二十五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开、闭幕式宣传片;四川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官方形象宣传片及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主体视觉形象设计等,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收益。
Q3: 工作室入选“四川轻化工大学第一批劳模(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单”,今后有什么新的打算?
A: 黄磊:团队今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坚持自我革命精神,坚守初心使命,把改革创新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推进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二是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建构大艺术、大美育、大思政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是强化科学研究与助力乡村振兴相结合,重视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建立学习型实践性团队,加强学习,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过程中,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实现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采访人:美术学院唐金文、张琪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