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四川省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美术学院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苑利教授在汇东校区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笔优秀的文化创意资源》专题讲座。学校副校长、四川省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主任肖兴政教授主持讲座,自贡市文联主席刘建勇、自贡市社科联主席蒋明、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应及秘书长万玲、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和自贡部分彩灯企业管理人员、理工学院美术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共同聆听讲座。
讲座内容分为“非遗概念界定”、“非遗分类及内容”、“传统文人艺术与非遗”和“非遗与现代文化创意”四个部分。苑利教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案例和精彩的理论阐述,向到会人员分享了自己在非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其中,“非遗传承人的职责”、“工艺美术创新中的做减法问题”、“匠师的创造技艺与经验”、“现代文创与传统手工艺”等观点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认同。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讲座结束,四川省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副主任、美术学院副院长梁川代表学校和基地感谢苑教授的精彩讲座,并对讲座进行简要总结。
图1:苑利教授在讲座海报前留影
图2:讲座现场一瞥
图3:自贡市文联主席刘建勇、自贡市社科联主席蒋明等校外领导聆听讲座
图4:与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参加讲座人员合影留念
图5:考察“自贡扎染”非遗技艺
图6:考察中国盐业历史博物馆
图7:考察“自贡龚扇”国家级非遗
图8:考察贡井“陈家祠堂”古建筑群
苑利教授是民俗学博士,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主任,原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及中方会长。代表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韩民族文化源流》、《龙王信仰探秘》、《从稻作文化看韩民族的文化源流与发展》(韩文)、《中国民俗学教程》、《民俗学概论》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民族遗产》等学术丛书、杂志40多部。被翻译成英、日、韩、越语的学术成果约60余万字。先后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文联“中国文艺理论创新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荣誉。2002年参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总体策划,是我国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起步最早、研究成果最多的实力派学者之一。
2017年6月10日是国家第12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纪念日,全国各地及相关机构、平台都在举行各种活动。苑教授作为非遗文化保护及传承领域国家级专家来到自贡为校内外人员举办非遗文化专题讲座,切合国家文化宣传实际要求,极大地开阔了参与人员文化艺术视野。讲座前后,苑利教授先后考察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燊海井“井盐汲制技艺”、“自贡扎染”技艺、“自贡龚扇”技艺、中国彩灯博物馆等国家级非遗技艺和场馆,以及贡井“陈家祠堂”古建筑群、仙市古镇建筑群、艾叶古盐道等文化遗产,对自贡丰厚的文化遗产和高超精妙的历史创造表示高度认同与赞叹。
四川省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供稿;梁川审稿
2017年6月12日